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七章

關燈
第十七章

沈纓右眼猛地跳了一下,不由屏住了呼吸。

他背著手站在一處詭異的陣法中間,指尖夾著一個銅鈴鐺。

那鈴鐺很奇怪,因沒有內芯,搖晃間是無聲的。

姜宴清面向某個方位站立,一動不動,像在觀察什麽。

沈纓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恰好可以看到遠處的文昌塔。

姜宴清所站的位置,是一片被人刻意清掃出來的空地,大約八尺見方,邊緣被密密麻麻地紅繩圍著。

風聲來,繩子震動後發出嗚嗚聲音。

繩子用桃木樁固定,像個奇怪的柵欄,每隔一段距離還系著一個銅制的鈴鐺。

而周圍樹上則沾著密密麻麻的符紙,新舊不一,顯然已持續了很多年。

空地中間半埋著一座和文昌塔一模一樣的石雕小塔,七寸來高,上面畫著一些符咒。

塔身被風雨侵蝕,一些紋路雕塑都變得模糊,應該是在此處放置了多年。

以石雕塔為中心,朱砂繪制而成的符號如蜘蛛網一樣擴散開來,痕跡不算模糊,看樣子應該不出一月。

再仔細一聞,還能聞到一股血腥味,大概是朱砂裏摻了什麽血。

角落擺放著幾個小陶罐、瓦盆中有紙灰和一些零撒的米粒。

這場面在永昌民間並不罕見,顯然又是有人在擺弄一些從南境傳來的古怪陣法。

大樹伸出的樹杈擋在身前,沈纓透過樹影看到姜宴清緩緩蹲下身,手指變化,正在測量地上的腳印寬窄。

她緩緩退了一步,剛轉過身,姜宴清的聲音便順著寒風灌進她耳朵裏。

無他贅言,只三個字:“沈纓。”

聲音重重落在她心口,讓她不敢再移一步。

深吸了口氣,沈纓勾起唇角,轉身撥開樹枝大步向姜宴清走去。

她立於他身後三步,不等他開口,率先問道:“大人也是來祭拜故人?”

姜宴清沒動,也未答,而是問道:“何人在此行巫蠱之術。”

“巫蠱?”

沈纓瞪大了眼,疑惑道:“民女怎麽會知道?”

“今日是民女姨母一家祭日,官府事物辦完後便上山祭奠。眼看大雨將至,民女急著下山,聽到此處異動故而鬥膽過來看看,沒曾想大人也在此。”

沈纓語氣誠懇,猶豫了片刻走到姜宴清身側。

她蹲身查看那些符紙,隨後拍了拍手上的灰,說:“永昌繁盛,近年湧進來不少外域的人,這些東西,確實看著令人發寒。”

姜宴清看了她一眼,對她的這些說辭不置可否。

他抽出一塊鴉青色絹帕擦手,語氣淡淡地說道,“本官曾得到一本永昌地域圖,繪制詳盡,精巧絕倫,足見小長安的繁榮,文昌塔在那本地域圖中被稱為白塔。”

“‘文昌’二字是林府老族長親自題字,也正是因為如此,文昌塔才被眾多學子推崇。本官上任後慕名而觀卻發現縣衙文書記錄與那地域圖並不一致,於是親自勘測。果然,文書記錄的塔址實則是縣中另一處無名小塔。”

他手上不知何時多了一幅地域圖,指尖在上面滑動,指出兩座位置截然不同的塔。

他又說:“如你所言,府衙檔案樓曾遇火,文書大半被重新編寫,案宗、賬務難免會被遮掩,但位置為何要寫錯。文昌高塔是要掩蓋什麽不可告人的隱秘?”

沈纓聽他質疑文昌塔,解釋道:“大人言重,永昌百姓向來對佛事並不熱衷,受先人熏陶最崇尚祭拜天地神靈。數百年來大大小小的塔廟,不計其數,出現偏差也不奇怪。”

“永昌百姓極重文事,再貧苦的人家都會讓孩子讀書習字,文昌塔雖未供奉佛家聖物,卻供奉我們的蒼侖山神,因這座山神地位極高,這才被人信奉至今。每年科考之際,百姓都會前去祈福,不過是美好祈願罷了,實在談不上是隱秘。”

姜宴清聞言說道:“此塔立於水口,背靠山巒。堪山理水,補地勢,鎮水患,引瑞氣。”

他抽出腰間冰扇,沿著山巒起伏劃出一道銀光,說:“這般看著確實有地脈興而人文煥之能。”

“那是自然。”

沈纓點點頭,自豪道:“一到文會,各地學子必來文昌塔拜山神,那時候才叫盛況空前呢。”

姜宴清側頭看了她一眼,神情有幾分凝重:“可無奇昨夜探入文昌塔,卻發現此塔竟由一批功夫不錯的人守著。”

“塔內機關密布,繪制巫術場景,四壁皆是符咒,並無任何神像。尤其是地宮,設祭壇,法陣,九把青銅古劍和十幾丈高的銅樹為陣,無奇還發現活祭的痕跡,場面觸目驚心。”

他又將幾頁畫著塔內陣法的圖紙遞給沈纓,沈聲道:“此陣乃西疆部落所創的鎮壓兇煞之陣。三塔為陣,鎮惡煞之頭、身、尾。”

“所以,永昌境內與這文昌塔相呼應的還有城西北勞山文惠塔和城西竹林寺小木塔,三塔不見面,但登高俯瞰三塔成陣,是狠厲的殺陣。這裏的陣法恰好設在三角中心,如此便能借勢施咒,效力大增。”

“若非隱秘,區區永昌小城,往年又無大災大禍,何須建此兇陣?”

沈纓沈默地聽著,抿唇思索,隨後說道:“大人,鷹衛舊案在即,文昌塔之事您大可日後再召集各族長共議。”

姜宴清將那小銅鈴鐺拿在眼前端詳,嘴角勾起一抹諷刺的笑,說道:“唐律禁止一切邪術巫咒,永昌卻舉城供奉,其心可誅!”

“姜大人!”

沈纓跪得幹脆,直挺挺戳在土裏,滿眼震驚地看著姜宴清。

她沒想到姜宴清竟想將這罪惡滔天的帽子扣在永昌所有人的頭上,一個不慎這可是造反的罪啊。

姜宴清依舊波瀾不驚,只是垂眼看著她,“鷹衛失蹤第二年馮華一反常態,大興土木,招攬外商,修塔、築堤、開路、建商會……”

“小小縣令卻上躥下跳,野心昭彰,且不論他如何逃脫鷹衛舊案的牽連,單就當年事情真相,必定與他有關聯。”

所以,他才要從“塔”下手,一擡手便捏住整個永昌的命脈。

一旦他將這些“巫”“邪術”上報朝堂,永昌上下都得遭責。

姜宴清,可真夠狠。

沈纓跪在地上,一擡眼就能看到那座石雕的小塔,朱砂符咒在塔身上觸目驚心。

她不由困惑起來,記憶中文昌塔一直都被奉為山神塔,庇佑百姓安居樂業,學子平步青雲。

每到科考之際,人們更是徹夜不眠排在山路上,只為到山神廟上一炷香。

她嘴上說不信鬼神,但也會在每年春秋兩季去祈福,帶著自己做的點心和一串銅錢。

永昌人相信山川河流的力量,相信天地造物的神話,神能賜給人源源不竭的能力。

林府就是因為占了整個縣城最好的位置,子孫才得以繁盛。

所以,林家會被推舉來主持每年的山神祭,這殊榮猶如皇家天子泰山封禪。

從未有人,敢質疑文昌塔。

方才姜宴清說文昌塔被人擺了殺陣,是為了鎮煞,什麽煞需要三塔齊鎮?

這麽多年來,百姓拜的到底又是什麽?

甚至,還有活祭。

“活祭”不會還……還有人吧?

沈纓腦海中回想著,塔前人山人海虔誠祈願的場面。

但一想到塔內陰沈淩厲的咒法,從心底泛起一股震顫。

大唐律嚴禁巫蠱之術,誰會冒這殺頭的罪把如此陰沈的陣法藏匿到塔裏?

跪在冰冷的地上,她將縣內現存的塔廟名字在腦中快速篩選了一遍,冷靜道:“文昌境內現存大小塔廟共五十八座,其中一座千年塔在普緣寺內,五座百年塔,分布縣內各大寺院周圍。”

“大人說的這三座塔都是五六十年前便建好的,之後又修繕過幾次,文昌塔是眾塔之首,香火最旺,其餘二塔卻只是平平。”

姜宴清點點頭,對於沈纓這次竟沒有同他沒頭沒腦地爭論,而是快速整理好思緒,眼中露出些許讚許。

他說:“文昌塔是馮華在任時唯一親自監督翻修的高塔,與其成陣的那兩座塔也在同年陸續加固修繕,規模卻小得多。本官命人秘密探查,無一例外,在塔內都發現了相似的陣法痕跡。”

“另外,馮華征召的匠人身份也蹊蹺,尤其地宮,修建的人九成都是詔獄重犯,塔成後,那批犯人便宣稱染了時疫,全部被除,粗略估算共八十三人。”

“如此費心遮掩,地宮的法陣必然就是他設下的,畢竟……他的母族就是西疆之人。”

但,馮華一家墜崖而亡,死得詭異又倉促,想要通過他來探查,怕是要花費不少力氣。

沈纓靜靜地聽他說完,仔細斟酌道:“鷹衛一案十日為期,大人若在此時查文昌塔的事,怕是無法兼顧。文昌塔是百姓信仰之地,地位特殊且牽扯廣泛,稍有不慎,您就會被群起而攻之,不妨稍後再議。”

她覺得自己的擔憂還是有幾分道理,畢竟,芙蓉巷可不是省油的燈。

但姜宴清卻道:“要查鷹衛,必查馮華,他在任時永昌縣發生過的每一點不尋常的事都是鷹衛失蹤的線索。與他相關的任何人、事、物皆不可忽視,文昌塔只是其一。”

他說完指了指地上的陣法,說道:“擺此陣者便是其二。”

沈纓望著隨風亂舞的符紙,點點頭,說道:“大人以為擺陣人知道二十年前的舊事?”

“怎麽,沈仵作以為這是巧合?”

姜宴清聲音依舊沈穩,但任然可以聽出一絲嘲諷,似是嘲諷她明知故問。

沈纓垂眼看著地上,紙灰被風刮得四散開來,像來不及逃命的罪人。

她搖搖頭,說:“天下哪有如此巧合,擺陣人既然與馮華關系匪淺,想必對舊事也有所耳聞,必定要嚴查。”

她說著緩緩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說:“大人今日尋到此處,可是查到了其他線索?”

姜宴清終於從那詭氣森森的陣法裏走出來。

他走到旁邊一處空地上,站定後才說道:“鷹衛首領的黑棕馬最後一次出現,是案發三月後,在洪州府的一個馬市,被一個外域商人買走,那商人連夜離開當地。”

“經查,賣馬之人是一名來自永昌的男子,四、五十歲,體格健壯,曾透露是修塔工匠。”

“而當時永昌正在修繕的正是文昌塔地宮,鷹衛馬匹皆出自皇家,印有特制印記,縱然可以掩藏,也只能騙得過尋常人。那男子一屆平民如何能買賣鷹衛馬匹?”

“惟一的可能便是,盜馬私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